EventsEconomics

上情下不達,惠台政策是否幻夢一場?

文/何溢誠

為加大吸引台商、台青西進力道,促進兩岸融合發展。自2018起,中國大陸公佈惠台31項、惠台26條措施,希冀藉由將台商、台企納入「同等優惠待遇」的方式,吸引台灣民眾前往中國大陸實習、學習、創業、就業,各省市在此基礎之上,也紛紛競相提出條件更加優惠的措施以響應中央政策,一時之間的確吸引許多台企、台青西進。惟雖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實際走進地方,多是窒礙難行。

最常見的莫過於中央乃至直轄市、省對於吸引台青多有訂定獎勵辦法,但除了過去沿海一線對台交流城市,許多內地未曾有相關經驗之地方政府,針對相關規定摸不清頭緒亦無從著手,也讓落地的台青、台企看的到政策、享受不到優惠,感覺「百天全金條,要抓沒半條」。更甚者,許多地方政府官員仍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甚至抱著歧視、刁難心態看待新落地中小企業,中央德政難以地方落實,造成西進台青心生怨懟、增添反感。

若說偏鄉地區政策難以貫徹,可說是經驗不足,情有可原,但如今在首善之都的北京,竟也發生此等情事,實令人難以置信。本刊接獲台資控股企業「北京森恒昌環保科技有限公司」投訴,2022年9月該企業於北京昌平區申請項目落地,主業是以互聯網+回收模式推動垃圾分類和資源化事業發展為主,具體在昌平區百善鎮呂各莊村落地,經相關鎮委會及鎮政府通過後以每畝2萬元承租土地作為資源回收分檢中心基地使用。實際上該基地先前為工業用地,工廠離開時未完全整修留下部分水泥硬化地,沒想到在今年6月份時,該地塊遭航拍舉發,鎮政府便要求須整個項目拆除。

依「實事求是、有錯就改」的原則,該部分區域應可整修處理,企業亦第一時間表達願意配合範圍內整改,但鎮政府卻強制要求整個項目拆除,協商未果後,又在未有任何書面通知的前提下,由鎮政府官員帶領數十位臨時粗工(當地稱社會閒散人員)予以突襲拆除,更以強行壓制的方式限制該公司管理人員人身自由、造成肢體傷害,後續更直接暴力拆除所有設施,說好的依法行政呢?更使企業蒙受巨大損失及不白之冤。

「兩岸合作、融合發展」並以同等待遇強化兩岸民眾共同合作興業,是北京當局近幾年來相當重要的兩岸政策。也因為法令的完善、社會經濟的發展,台商及外商投資環境也獲得了很大的進步。在兩岸關係如此緊張的當下,此刻西進的台商是對兩岸合作暨共同市場抱有憧憬。對他們而言,最重要的早已不是優惠與補助,而是法令規範下的合理及公平待遇!如果連基本權利都未能獲得保障,有再多的惠台政策又有何用?終究是幻夢一場!而層出不窮的投訴案件,也只是一再造成台灣民眾對大陸的負面觀感!

以上言論不代表卓越電子報立場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