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sEvents

權力遊戲的宏觀與微觀:藍白合作的矛盾與博弈分析

文/林嘉宏

從今年三月國民黨副主席連勝文首度提出「藍白合」,一路「藍白拖」到十一月十五日正式簽署協議,戲劇性地在十一月二十四日總統、副總統選舉登記截止日正式宣告「藍白破」。    

國民黨(藍)和民眾黨(白)之間的合作與破局,提供了一個博弈論(Game Theory)案例研究,這種政治博弈不僅涉及雙方的戰略考量,還體現了博弈論中的雙層博弈、囚徒困境和納什均衡等關鍵概念。 在這場藍白合作的過程中,雙方表面上追求的共同的目標是下架民進黨。然而,更深層次的動機卻是各自成為主導力量。這種「異歸同途」的情況,途徑雖然相同,但最終目的地卻截然不同,成為了合作過程中的一個核心問題。  

藍白合作可被視為一種囚徒困境

從博弈論的角度來看,博弈論不僅是一種數學工具,而且是解讀政治動態的關鍵。它揭示了政治行為背後的邏輯,特別是在政治合作與破局的複雜交互中。藍白合作可被視為一種囚徒困境(Prisoner’s Dilemma)。雙方若能合作,則共同獲益;但由於缺乏信任和無法確保對方不會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最終導致合作破裂。這種情況下,每一方都傾向於保護自身利益,而不是追求可能的共同利益。 一個生動的例子可以從蛋糕切分的經典博弈中借鑒。想像一下,兩個政黨需要決定如何分配政府預算或權力,如果採用「你切我選」的策略,那麼切蛋糕的一方將盡量保持公平,因為他們知道另一方將有選擇更大份額的權利。這種策略在政治中也常見,如在制定政策或分配資源時,各方都會努力維持一種平衡,以避免對方取得過大優勢。然而,政治博弈遠比蛋糕切分複雜,每個政黨或國家都有其獨特的優先級和壓力,這些因素影響它們的決策。  

在這一政治博弈中,雙層博弈(Two-Level Game)的概念也非常顯著,藍白雙方不僅需要在對外(與民進黨的對抗)和對內(黨內的權力平衡和選民基礎)兩個層面進行博弈,這種雙層博弈直接影響了合作的可行性和穩定性,雙方在面對選民時需要展示合作的意願,但在黨內則需要堅持自身的主導地位。  

此外,達成納許均衡(Nash Equilibrium)在藍白合作中也扮演著關鍵角色。在這種均衡狀態下,雖然雙方都沒有達到最佳結果,但由於缺乏足夠誘因去改變現狀,因此保持現狀成為了雙方的最佳選擇。在這種情況下,即使合作可能帶來更好的結果,由於缺乏足夠的信任、時間關係和保障機制,雙方仍選擇維持現狀,導致合作最終無法實現。  

藍白破局在於錯誤評估與未來戰略方向不一

從選民結構的角度來看,藍白合作的破局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於對於雙方選民基礎的錯誤評估與未來戰略方向不一致。藍、白兩黨各自的支持者期望自己所支持的政黨在合作中佔據主導地位,這種期望在本質上是互相矛盾的。當合作談判無法在這一點上達成共識時,雙方支持者的批評和壓力進一步加大了合作的困難。  

在這一政治博弈中,更深層次的問題是關於合作的本質和目的。雖然表面上雙方都致力於下架民進黨這一共同目標,但實際上,這僅僅是一種消極的合作策略—即避免某事的發生,而非積極地追求共同的目標。這種消極的合作基礎使得一旦涉及到具體的權力分配和未來方向時,雙方的分歧和矛盾就浮現出來。此外,從藍白合作的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出,政治博弈的結果常常受到各方策略的相互作用影響。  

博弈論像一把鑰匙  解鎖人類行為和決策過程的新視角

在政治博弈的宏觀層面上,我們也可以看到類似的策略應用。例如,在國際關係中,經常會有需要將單次博弈轉變為長期互動的情況,以此促進持續的合作與穩定關係,這在多邊貿易協定或氣候變化協議的談判過程中尤為明顯。另一方面,引入第三方監管或國際法律機構可以作為懲罰機制,以確保合作達成並維持,這在聯合國或世界貿易組織等國際組織的運作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改變博弈的報酬結構也是一個重要策略。在政治博弈中,這可能意味著重新定義成功的標準,從而使得各方都能在合作中找到各自的利益,這可以透過協商共享資源、技術轉移或經濟援助等方式實現。   當我們把焦點放在政治博弈的微觀層面,不僅是黨內的策略考量,還包括選民的期望、媒體的輿論以及其他政黨的行動都在影響著最終的結果,這種多方博弈的複雜性使得預測和控制政治過程變得極為困難。  

總而言之,博弈論提供了一個分析和預測政黨行為的有力工具。從雙層博弈到囚徒困境,從納許均衡到改變博弈的報酬結構,這些理論幫助我們理解政治決策背後的複雜動態,透過這種理解,我們可以更好地預測政治事件的走向,並為政策制定提供洞察力。這些理論分析不僅對政治學者和分析師有用,對於經商的企業主而言,更是活生生的談判課程,同時對於普通公眾了解和評估政治事件也具有重要價值,了解博弈論的原則都能幫助我們做出更明智的決策。在這個由不同利益、價值觀和目標構成的複雜世界中,博弈論為我們提供了一把鑰匙,解鎖了理解人類行為和決策過程的新視角。

本文作者林嘉宏 華沃商學院創辦人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