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介入東協海上安全合作、中美力爭南海主導權
Text/Chen Jianwei
成立五十多年,東協憑藉特殊地理區位及會員國的齊心努力成為世界上最成功的區域組織之一,也是各國參與東南亞地區事務的樞紐。而二○一五生效的東協經濟共同體(AEC)更超越歐盟,成為全球第一大共同體,如今的東協正是大國角力的重要戰場。
由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印度尼西亞、汶萊、越南、寮國、緬甸、柬埔寨所組成的東南亞國家協會(簡稱東協),是集合東南亞區域國家的一個政府性國際組織。據一九六七年創始五國簽署的東協宣言,其宗旨與目標在於:一、加速該地區的經濟成長、社會進步與文化發展。二、在持續尊重該地區各國家的法律規範以及固守聯合國憲章的原則下,促進該區域的和平與穩定。
區位特殊、經濟潛力雄厚 美日中爭相合作
早在東協嶄露頭角時,各國就開始重視與東協的合作,一九九九年在中、日、韓三國領袖參與下,正式確認「東協+三」的合作機制,而由東協十國發起,與中國大陸、日本、韓國、澳洲、紐西蘭等與其有自由貿易協定的五方共同參加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也超越歐盟自由貿易區成為世界上最大自由貿易經濟體系,獲得各方關注。
另一方面,東協各國領土區域一方面正是位於印度洋及太平洋交界的咽喉地帶,二方面也都是南海區域周邊國家,對於美、日的印太平洋大戰略來說,更需要強化與該區域國家合作。而對中國大陸而言,南海不僅存有豐沛資源更是戰略要地,美國總統拜登上台後持續以「結盟」方針拉攏印太地區盟友。其中在西太平洋的「第一島鏈」與菲律賓,日本、韓國及台灣持續展開合作,面對強大壓力,中國大陸對南海的主導權掌握更是絲毫不讓。
日本積極展開夥伴合作 遙相呼應美國印太戰略
為慶祝日本和東協友好五十周年,日本特別擔任東道主於去年十二月十六日起在東京舉行「日本-東協特別峰會」,會後並通過共同聲明,強調日本與東協將會:一、強化夥伴關係,加強跨領域和民間交流。二、共同創造未來經濟和社會的合作夥伴。三、強化包含海上安全在內的國防安全保障合作,促進建立一個自由開放、以規則為基礎的印度太平洋。
實際上,早在去年九月份於印尼雅加達舉行的第二十六屆「東協-日本峰會」中,雙方就已同意將雙邊關係進一步提升至「全面戰略夥伴關係」。為何時隔三個月又再次舉辦特別峰會。從當時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之發言或可窺見一二,首先李顯龍在「東協-日本峰會」上主張雙方應就網路安全與數位經濟、氣候變遷與綠色經濟、互聯互通領域等三大偏向經濟與社會的部分合作,然而日本首相在岸田文雄峰會場邊舉行的「東協-印度太平洋論壇」上則表示希望基於確保商品流通的穩定及糧食安全,並強化東南亞地區的供應鏈韌性,在海洋安全保障、供應鏈強韌化、交通基礎建設、數位網路、電力供給、人才養成六個領域給予東南亞國家支持及合作。
從岸田文雄在去年九月份峰會及十二月份的特別峰會上之主張來看,實際上日本希望與東南亞國協合作的,正是「印度太平洋地區的海洋安全」,但在去年九月份峰會並未順利推展,故再次辦理特別峰會確認合作。其背後的關鍵考量,就是要呼應美國於印太區域的「自由開放的印度-太平洋」戰略,防堵中國大陸在南海區域日漸升高的擴張局勢。
中美恢復對話歧見仍深 習近平訪越降低壓力
基於去年十一月APEC拜習會後,美中兩國同意恢復包含兩軍高層溝通、中美國防部工作會晤、中美海上軍事安全磋商機制會議、中美兩軍戰區領導通話制度化,中共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參謀長劉振立於去年十二月應邀與美國空軍上將、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布朗舉行視頻會議。然而雖然美國國防部事後指出兩位軍事領導人討論了一系列全球和區域安全問題,但在提及台灣、南海的領土紛爭等議題上,雙方仍是充滿歧見。
另一方面,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於去年十二月高調訪越南,兩國並簽署了三十七項協議,面對日益升高的中非衝突,習近平此行訪越無疑可降低中國大陸在南海的軍事壓力,同時透過個別強化與東協國家的關係來避免東協與美日展開進一步的安全合作,面對即將邁入的二○二四新局,中美兩國恐將持續針鋒相對,角力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