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楚揭露及告知風險 是機構法人應有的社會責任
文/張士傑
依據資本與外匯市場歷史數據觀察,每每號稱護國神山的台積電股價上漲時,也相對帶動台幣對於美元的升值效應,因此似乎可以推論台積電股價的漲幅與台美匯率存在高度連動關係,如果此項假說成立,保險公司或其他法人機構可以思考持有台積電股票以達到匯率自然避險的效果。
就人壽保險公司的資產負債表而言,當所持有之美元計價債券因為台幣升值造成匯率評價損失時,可以透過出售原持有之台積電股票創造資本利得,實現增值的獲利可以適時抵銷損益表的匯兌評價損失,既使沒有釋出交易,持續持有亦可以反應未實現利益以減緩淨值變動。
匯率避險的市場假說與檢驗
因應人工智慧(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和高效能運算(High-Performance Computing, HPC)晶片需求,反映至台積電股票的預期增值,僅單一公司市值已經佔台股市值三成以上。因此,水漲船高的結果下,購買台積電股票的成本勢必增加,觀察近期市場數據表現,雖然台積電股票上漲,但是卻未見台幣對美元升值,近期反而呈現走貶,顯示此項假說面對挑戰。
台積電單一股票漲跌與外資進場或退場高度連動的說法似乎有待進一步釐清,而實際的資本市場觀察結果,面對政經劇變的情勢下,則呈現外資正於台灣股市高檔時釋出AI概念類股,將市場獲利所得到的台幣換成美元後匯回其母國,造成短期台幣對美元的貶值持續,反而是本地資金進場加碼台積電等類型股票,使得該類型股票可以持續增值。
理論假設與市場實務結果產生落差時,對於承受市場風險的投資部門經理人而言,勢必需要調整匯率的風險控管策略與交易操作模式,亦或是順應短期市場現象以擬定最佳動態策略,因此保險業面對居高不下的匯率避險成本時,必須有效提升匯率風險承受度,降低整體匯率避險成本,積極地從事增加企業價值的風險管理。
閒置資金的挪移效果
因科技發展而活絡的股票市場與預期美國聯準會降息的債券市場,市場閒置資金明顯流向指數股票型基金(Exchange Traded Fund, ETF),短時間內造就基金規模的急速增長,ETF的標的包含股票與債券,股票ETF多強調高配息的投資誘因,而債券ETF則以美元債券為主,強調美國聯邦準備理事會(Federal Reserve System, FED)預期降息政策下,可期待的擇機出脫賺取資本利得或是持續持有維持高利率下之高債息,吸引市場上風險屬性較保守的投資人參與,特別是ETF同時降低購買的門檻,因此也吸引大量小資族進場投資。
同時也反映至市場的金融反中介(Financial Dis-intermediation)現象,即指金融市場中資金供給或是需求方以直接金融方式取代間接金融進行交易。明顯的實例就是,證券投資信託機構所發行的ETF,將超額儲蓄與原本預期流向保險公司購買儲蓄性質較高的保險保費,引導改投資股票市場,如此的反中介現象,造就台灣股市沖天似地達到兩萬點以上。
在這榮景之後,評估後續市場情境,外資有可能進場持有權值AI半導體股票,將此類型股票價值拉抬夠高後,再行提款出場下車,基於ETF追蹤大盤的成分股比例,勢必要持有AI半導體類型的股票,產生很簡單的市場套利模式。如此顯然長期持有ETF而言,則似乎較穩健,但是面對配息之承諾,在ETF規模急速增加與大眾閒置資金持續湧入時,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投資收益的承諾挑戰
將間接金融的人壽保險公司之閒置資金,流向直接以投資為主的股票型基金,似乎是引導游資出路的最佳方式,但是,相信也會引發後續對於投資人風險意識教育與權益保護的議題,投資機構是否有告知實際的投資操作模式,否則,將原本屬於間接金融的監理議題,轉移至直接金融市場交易的投資保護,必然引發後續不少的金融消費爭議。尤其,類似一窩蜂式的投資風潮,雖可將股市動能顯著提升,然而,後續的股市變動是否符合原先閒置資金持有者保守的投資收益期待,將成為市場後續必須關注的議題。
依據市場觀察,台灣電子股通常會跟美國那斯達克(NASDAQ)指數連動,那斯達克指數上漲常常帶動台灣科技股上漲,因此是否真的如投資市場所言,美國經濟韌性佳與低通貨膨脹,可同步作多股票市場,而美國降息預期加碼債券市場嗎?
事實上,當壽險公司面對這一波的金融反中介風險時,產生保費收入低於保險給付的現象,清楚顯示正面對保費遞減與市場資金挪移的挑戰,如果消費者投資行為的改變成為市場投資的常態,以往透過實現投資收益支撐財報損益的操作方式勢必受到挑戰,人壽保險契約保證收益的長期承諾與對於人身面對生老病死的具體保障功能,有別於證券市場投資時僅著重市場風險與合理收益的選擇,相信,清楚揭露及告知風險與誠信地對待普羅大眾,將是機構法人應有的企業社會責任。(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中華民國風險管理學會理事長、開發金控/凱基人壽獨立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