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sSociety

中國大陸已成為積極的地緣戰略玩家

對話而不對抗  結伴而不結盟  爭取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

文/蕭衡鍾

地緣戰略之目的,是為了謀取與維護國家利益或安全,針對各國間地理要素所導致的交互關係所進行的分析策略,因此,要了解中國大陸的地緣戰略,就要從中國大陸的國家利益作為思考分析的出發點。

中國大陸的地緣戰略圍繞在與周邊及區域國家和平發展的原則下,冀望減輕各國因「中國威脅論」所產生之威脅認知,由此形塑中國大陸現今的對外策略,進而影響其所採取的原則及戰略內容。

中國大陸面臨的地緣戰略環境

美國前國家安全顧問的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在其所著《大棋盤》一書中曾經表示:「積極的地緣戰略玩家是具有能力及國家意志,在其國境之外運用其實力或影響力,去改變現有地緣政治事務的國家。」

這樣的論點主要是在說明「地緣價值」與「國際體系」都是由強國所主導的,特別是一九九一年冷戰結束後,兩極體系瓦解,國際體系結構產生巨大的改變,由「兩極體系」進入「一超多強」的格局,美國成為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極大的影響力量。

然而,隨著中國大陸崛起後成為亞太地區強國,已影響到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布局及相關利益,因此美國將中國大陸視為繼蘇聯解體之後,在亞太地區的頭號假想敵、地緣競爭的最大對手,我們可以從歐巴馬政府後期、川普政府任內與拜登政府時期所主導的區域政治經濟措施、以及美國與亞太地區各國或盟友間的軍事合作同盟關係中,清楚地看出美國試圖重新建構第一島鏈與第二島鏈圍堵圈,來隔離中國大陸的企圖與行動,這樣的局勢已經造成中國大陸國家安全與地緣戰略環境上的重大威脅。

從地緣環境而言,中國大陸位於北半球,歐亞大陸的東部,國土面積幅員廣闊,形成西部深入中亞,東南面向太平洋的地理形勢,是一個倚陸面海的大國。陸上相鄰的國家中,這些國家的政治體制、民族、宗教及經濟發展均不相同,對於中國大陸周邊安全仍存有潛在的威脅;而海上的鄰接國中,中國大陸沿海除渤海為其內海之外,其餘黃海、東海、南海都與其他鄰接國存在領土主權爭議,這些海域不但經濟海域相互重疊,而且因為東海、南海可能蘊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使得領土主權爭議不斷。

中國大陸面臨的地緣戰略風險

中國大陸學者認為,他們先天地緣戰略環境惡劣,與部分周邊國家圍繞領土、領海的衝突未決;與部分國家圍繞網空、天域、極地的「大博弈」形勢嚴峻,各種風險因素將有明顯增加的趨勢。

例如白宮四月首度在華府召開美國、日本、菲律賓三國領袖峰會,美國和日本將加強與英國、澳大利亞和菲律賓的安全夥伴關係,一方面增加在印太地區的聯合軍演,一方面促進防衛科技上的合作。據了解,美、日、英、澳、菲的安全保障合作關係將納入峰會之後的聯合聲明內,且今年將在南海舉辦美日菲海軍聯合巡邏,「劍指」中國大陸的意圖非常明確。

事實上,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於去年五月訪美時,美國與菲律賓便更新了一九五一年簽訂的《美菲共同防禦條約》的規範,而去年十一月和今年一月,美國和菲律賓也曾在南海舉辦過聯合海軍巡邏。若日本加入,將會是美、日、菲三國首度在南海展開聯合海軍巡邏,這也顯示日相岸田文雄上任後,希望使日本跟美國一起在區域安全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加強「抗中」。

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也宣佈與菲律賓達成協議,使美國能夠進入菲律賓的另外四個軍事基地,每天都有大約五百名美軍士兵在菲律賓執勤,並允許美軍在指定的菲律賓軍營中停留。如此一來,美國軍隊便能緊盯兩個關鍵地點,那就是台灣海峽和南海的爭議地區。

此外,日本與澳大利亞兩國的防務《互惠准入協定》自去年八月生效後,已允許雙方軍隊為訓練及其他目的而進入對方國家,總的來說,日本和菲律賓將扮演關鍵角色,美國將以其「聯盟策略」進行多重結合,包括美日菲三國的結盟、美英澳同盟(AUKUS)和美日印澳四方安全對話(QUAD)等機制,持續擴大在亞太地區的軍事部署。

中國大陸如何成為一個地緣戰略玩家

是以中國大陸試圖想要突破困境,以推動「多邊主義」有助於遏止「單邊主義」的威脅,並且在區域體系中有利於中國大陸朝向「多極化」發展,像是先前針對美、英、澳三國同盟關係的(AUKUS)協議,中國大陸便多次批評這是「典型的軍事集團,充斥著過時的冷戰零和思維」。

中國大陸由此戰線出來的外交理念,除了是分享中國大陸崛起的經濟紅利與發展機遇外,也倡導「共建、共用、共贏」的共同安全觀,希望透過「一帶一路」、「雙循環」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來促進區域共同利益,以獲得周邊國家的積極回應。

所以在二○一五年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便認為所謂的「新型國際關係」就是用合作取代對抗、以共贏取代獨占,不再搞零和博奕和贏者通吃那一套,而建構夥伴關係的目的,是為了走出一條「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新路,並在此理念下提出中國大陸的方案。

其具體實踐方式則是提供國際和平發展的公共產品,如貸款或維和部隊等,透過經濟外交、高鐵外交,以及多邊論壇、主場外交等方式來建構,藉由基礎建設的向外輸出及主導整合區域經濟貿易等方式,來提升中國大陸在國際事務上的話語權,將中國大陸打造成一個負責任、有影響力的大國。

以上言論不代表卓越電子報立場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