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etyTech

開放TikTok落地管理維護國安、打擊詐欺雙管齊下

Text/Chen Jianwei

賴卓體系正式上路!五二〇當天,新任正副總統賴清德蕭美琴風光上任,最重要的行政院長由卓榮泰接棒努力,為了擺脫「雙少數政府」的困境並儘快重拾民心,賴政府將民眾最關心的打詐視為首要施政目標,其中數位經濟防詐更是重中之重。而本文將從各個面向來探討目前全球最火熱的短影音軟件TikTok,並分析其落地納管之必要性。

根據國際知名網路流量及效能分析網站SimilarWeb截至二〇二四年五月份統計, 全球前五大社群網路媒體平台為FacebookInstagramTwitterWhatsappTikTok,其中發跡於中國大陸的TikTok(抖音)因為其「短影音」與「演算法」的特性,在短時間內迅速竄紅,但基於上述兩個特性及使用者資料收集,衍生「誰決定推播影片給使用者」、「誰可以指揮以及使用用戶資料」等兩個問題,擔心對使用者造成極大影響,各國已開始重視其對於個人隱私以及國安疑慮。

獨特演算抓準使用慣性  滿足需求增加用戶黏著

為何TikTok具有特殊性,在此之前,我們要先了解一件事,那就是除了美國眾議院通過法案要求字節跳動出售TikTok外,實際上全球已有十幾個國家政府機關禁止在公務上使用TikTok,包括美國、加拿大、挪威、法國,台灣政府也已在二〇二二年宣布抖音或TikTok是「危害國家資通安全產品」,禁止公部門使用。為何它如此強大?

從最基本的概念來說,TikTok的演算法基本上是一個用戶習慣推薦系統,它會收集用戶的行為和偏好進行數據分析,抓準用戶的情感需求與使用慣性,進一步推薦相應的內容給使用者。而由於是短影音,因此軟體本身可以在短時間內收集到非常多的數據,建立起客製化的推送演算法。如果用傳播心理學中的使用者的心情調節理論(mood management theory)來看,使用者會希望看到自已喜歡的、有趣的來達到正向的心情調適需求,而TikTok遠比長影片平台如Netflix、YouTube更能快速的滿足該點,自然大幅提升用戶黏著程度。從美國的例子來看,目前美國境內的TikTok用戶已經高達一•七億人,將近總人口二分之一,而台灣的部分根據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TWNIC)統計,二〇二四年也已經有將近五百六十萬人,將近四分之一人口使用TikTok,如果加計翻牆或使用大陸製手機而觀看抖音的人數,數量絕對相當可觀。

高度滲透掌握數據  後台控制大打認知作戰

前面提到的黏著,造成了用戶「成癮」及缺乏反應或判讀能力的問題,大多使用者一定認為,平台提供的只是有趣、好笑、無厘頭的影音或創作,如前一陣子紅遍全球的「黑人抬棺舞」及「科目三」,但也有許多號稱生活知識型的口播短影音,這樣的口播短影音將個人化資訊傳播碎裂化,造成讓人難以正常思考、時間短印象深的「認知作戰」問題,成年人還有判斷能力,但對於心智尚未成熟的青少年,影響不可謂不深,正如同新任文化部長李遠所表示「抖音明顯是認知作戰」,讓所有接收的人缺少耐心看更長的電影,他發現現在年輕人看電影,幾乎無法從頭看到尾,都要快轉,沒有能力組織自己的思考。

另一方面,在俄烏之戰爆發後,許多歐美國家也透過TikTok的影響力,專製短片新聞推送並收到極大成效,訂閱用戶數激增,目前已有許多國際主流媒體都已設專人專組積極開發TikTok用戶。回到台灣亦是如此,許多政治人物也都積極開發粉絲及直播企圖創造聲量,但這更給了北京當局大打認知作戰的操作空間。

眾所皆知,TikTok雖然是抖音的國際版並分區使用,但其母公司仍是位於北京的字節跳動,所有的用戶數據都被收集。雖然北京當局及字節跳動一再否認官方會調取數據並使用,但在二〇二三年就爆發離職員工證稱北京官方擁有一個「超級用戶」憑證藉以查看字節跳動收集的所有數據,同時基於演算法「推動」的特性,TikTok更存在「指定推播什麼給你看」的隱憂,並透過這種大量推播的方式達到混淆大眾視聽的效果。

根據美國全國公共電台(NPR)和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等媒體研究,北京當局在二〇二四年大選一反過去「文攻武嚇」的模式,試圖透過社群媒體來操縱新聞脈動並引導輿論走向,涉及將近八百個Facebook假帳號、抖音、YouTube等平台,同時最值得我們關注的,就是北京當局透過TikTok影響青年議題認知,並同時在台灣社會滲透中國大陸的文化和娛樂產業,至少在政治之外,提升台灣青年對中國大陸的了解程度,更進一步透過正面形象塑造,提升青年前往大陸的意願。因此,若放任假訊息充斥、認知作戰肆虐,都將是台灣極大的國安危機,不可不慎。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