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央行下調,特定區域購屋貸款為6成

中央銀行總裁 楊金龍 /圖 李振麟

By Li Zhenlin

中央銀行理事會昨日決議,綜合國內外經濟與金融體制發展情況,經過理事會全體委員開會討論,一致決議通過三項重點決策 :

  1. 現行銀行利率政策仍維持不變。
  1. 自6月14日起,調降自然法人在特定地區第二戶購屋貸款,由原本的7成調降為6成上限。鑒於近日房市交易熱絡,帶動購置住宅貸款年增率上升,銀行不動產貸款比率過高,有必要降低授信風險。
  1. 自7月01日起,央行調升銀行存款準備率,也就是新台幣存款準備率,調升為0.25個百分點,可視為加碼對於信用貸款的選擇性管制,如此一來,銀行未來在放款時,是否會選擇客戶,或者放款條件上不再擁有優惠條件,有待觀察。

現行國內外經濟情勢,「聯準會」走勢不明朗,即使全球經濟出現復甦跡象,然而持續延燒的「俄烏戰爭」與「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衝突,市場擔憂國際油價上漲,可能再次促成能源價格暴漲而通膨惡夢如影隨行。

 中央銀行 /圖 李振麟

從四月以來,強勢的美元狂飆,主要亞洲貨幣全部走跌,新台幣兌美元更是貶破32.50元關卡,其次是美國國債問題難解,美債有惡化現象,進而推升「殖利率」,股市下跌而美元隨之走強。大量避險基金投入股市、房地產與大宗物資,出現買空賣空之惡性炒作,尤其是大宗物質,如金屬銅、鋁、鎳、錫,甚至於黃金價格皆失序,通膨是否因此崛起,有待觀察?然而對於實體市場的成本運作,衝擊影響更大。最後就是美國將於年底進行總統大選,今日通膨尚未解除下,聯準會也擔憂調降利率後物價失控,可能帶來無法預期的情況。

中央銀行自四月份升息以來,已經造成各家銀行利率調升,如今聯準會降息訊息廣流於市場間,央行升息也會影響到台美間的利差變化,帶動新台幣升值,對於目前受到「去中化」影響下的台灣製造業,急需尋找海外夥伴,重建生產供應鏈群聚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央行這次未選擇升息,卻選擇以調高「存款準備率」來應對,市場解讀是央行直接從銀行端作業,執行資金收緊政策,有鑑於近期股市與房市的投資熱潮,給予適度的降溫效果。

除了資金收緊外,央行將自然法人在特定受限地區的房貸成數,直接從7成降為6成,在特定地區的選擇而非全國性,也可以感受到央行決策,也是秉持著謹慎小心,避免造成房市、銀行與消費者間的衝擊。有鑑於「新青安貸款」,僅有五年的優惠寬限期,無論是升息或降息,甚至於優惠期限终止,年輕人屆時都必須承擔起全額的貸款,包含本金與利息責任。中央銀行總裁 楊金龍在此呼籲:「年輕人平日一定要有財務管理規劃,以保平安,房貸族還不起債務.不僅自己麻煩,最終銀行也受害。」

中央銀央持續盯緊房市,主要在「金融貨幣穩定性」與「銀行不動產放款集中度」兩項重要指標,至於房市過高所帶動的可能人頭戶、租金調漲、通貨膨涨等問題,未來無論是中央銀行或財政部,都會在相關權責下做出適當討論。

中央銀行 /圖李振麟

中央銀行在本次理監事會議調查報告中也提到,當前全球經濟表現與通膨放緩情勢複雜不一,各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步伐也不盡相同,然而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下半年的民間投資在消費動能持續恢復下,將可望逐季返回正成長,因此上調台灣2024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值為3.77%,CPI年增率則可望下調至2.12%。

另一方面在美國科技股帶動下,全球股市觸底走高,台股主要是股票行ETF熱賣,也就是「指數股票型基金」帶動,其中以AI人工智慧相關的概念股最熱絡,引導績效表現,台灣股市主要來自於內資撐盤,漲幅更是傲視全球。然而全球金融市場複雜變化多端,難以預測。如同本為多項金融投資工具定價基礎的「美債」,如今美債價格大幅波動,經常造成全球股匯市震盪,金融市場恐慌而形成負面衝擊。另一方面,Feb聯準會官員對於經濟數據與政策立場也出現經常性分岐,投資人務必要注意基本面與股價變化。

當前Feb聯準會採以「經濟數據」做為決策指標,促使金融市場也同步仰賴經濟數據為其調整預期,然而預期數據更容易造成金融市場波動。「中央銀行」為促進國家經濟發展,背負起金融市場與物價的穩定性責任,密切注意與觀察國內外金融情勢,以為探討與分析解決可能面對的挑戰。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