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EventsLife

承百年歷史文脈,打造海峽兩岸人文新地標

廈門海滄  金沙書院正式揭牌

賡續千年海絲輝煌,百年金沙書院煥新顏。

隨著金沙緩緩注入,勾勒出重山疊院,顯現出金沙書院的形態,書院大門徐徐開啟。6月21日上午,廈門海滄金沙書院揭開幕布,這座承載著近500年曆史的古老書院,在海滄灣新城CBD片區核心區,以全新的面貌和姿態迎接四方賓客,成為連接過去、現在與未來的文化橋樑。

為此,主辦方特別策劃了為期三天的落成典禮和系列主題活動,除了6月21日落成典禮當晚別具生面的亮燈儀式,6月22日-23日將舉辦書院開放日活動,圍繞“展覽、市集、互動”等主題,推出豐富多彩的系列活動,帶領大家共品海洋文化與海絲文化的盛宴、探尋傳統文化的無盡魅力。

歷史傳承:金沙書院的輝煌與重生

金沙書院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明嘉靖時期,當時葡萄牙人在海滄建立的“商務中心”金沙公館。隨著時間的演進,這個曾經的商務中心在1548年改為金沙書院,由閩南理學名儒林希元出任第一任山長,開啟了書院近五百年的文化積澱之旅。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金沙書院不僅啟迪了一批批“向海看世界”的先行者,還重新刊刻了中西交流史上的瑰寶——《古今形勝之圖》。這幅地圖是目前有據可考的最早傳入歐洲的中國全圖,見證了海滄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節點的輝煌歷史。

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金沙書院往日的輝煌漸漸褪去。近500年後,為了保護這一重要的文化遺產,讓歷史文脈更好地傳承下去,金沙書院異地重建,於2024年6月21日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四方賓客。

建築之美:海絲文化人文新地標

走進金沙書院,不禁會感歎於它的“建築之美”。金沙書院的異地重建工程由國際知名建築大師、中國首位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王澍親自操刀設計。王澍以“重山疊院”為設計概念,巧妙地將閩南傳統建築元素與現代設計理念相融合,帶給世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將其打造成為海峽兩岸及海絲文化的人文新地標,充分展現海滄作為閩台文化“基因庫”和海絲文化“橋頭堡”的人文風采。

王澍表示,金沙書院整體設計都是以古出新,將傳統與現代的建築語言充分結合,融入山體、海浪等多重聯想,讓整體建築融入遠山與城市,讓建築功能真正符合現代生活。

金沙書院選用夯土、紅瓦、紅磚、原木等傳統建築材料,採用梁柱、斗拱、飛簷、漆藝等傳統建築技藝進行重建,但在整體結構上卻以四重院落作為主體形態,形成高低起伏的五重連綿屋脊,呈現莊嚴而不失律動、傳統而不失時尚的建築樣式。

“全新亮相的金沙書院不僅保留了傳統書院的韻味,更在功能和設施上進行了全面的升級。”海滄區相關部門負責人介紹,書院內設有沉浸式數字展區、漆畫展廳、大講堂、文創商店等多個功能區,配備了先進的多媒體設施和互動設備。

功能定位:文化交流與傳承的新高地

金沙書院作為海滄區代表性的文化地標,在落成之際就明確了三個核心功能定位:閩台文化交流中心、海絲文化展示中心、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這三個定位不僅凸顯了書院在文化交流與傳承方面的重要作用,也將進一步夯實金沙書院作為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及海絲文化人文新地標的基礎,賡續歷史文脈,重振海滄海絲文化橋頭堡的風采。

作為閩台文化交流中心,金沙書院將致力於推動閩台兩地的文化交流與合作。通過舉辦各類文化活動、展覽、講座等,增進兩岸人民的相互瞭解和友誼,共同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作為海絲文化展示中心,金沙書院將深入挖掘和展示海滄及閩南地區的海絲文化特色。通過展覽、研究、教育等多種形式,讓更多人瞭解和認識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和文化價值,進一步推動海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作為群眾文化活動中心,金沙書院將為當地居民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和服務。通過舉辦讀書會、講座、文藝演出等活動,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和影響力。

伴隨著滾滾滄江,流淌著百年文采詩韻的金沙書院,在新時代將綻放出更加絢麗的文化光芒,宛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八閩大地。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