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General

追憶師輩藝術家楊英風先生

文/侯翠杏 教授

藝術大師楊英風先生,獨特的創作風格深受後人讚賞不已。

頂著高溫酷暑,專程前往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參觀「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逐一欣賞300多件展品,在敬仰感動之同時,眼前浮起1968年間接受楊先生指導的情景。

「初次和她相識,她還是一位美麗的少女。聰明秀逸,皮膚白晰;美得很有個性,很有氣質…」當1979年,我在台北春之藝廊個展時出版《Hou Tsui Hsing 作品選集》,他在推薦專文中提及初見我的印象;確實,當年我還是未經世事、對藝術充滿憧憬的大學生,經人引薦拜他為師,我帶著書法和篆刻習作前往拜見。那個年紀的我,一心一意想要畫畫,但在楊老師畫室裡,他主要教我摺瓦楞紙,引導造型概念與空間感架構。

可惜後來我因赴美留學關係,無法繼續向他請益。臨行之前,對學生循循善誘的他跟我說:「妳靠自己就可以。其實妳天生有空間感,有立體概念,這用在繪畫上很好。」他這一番話,對我是莫大鼓舞,直到今天都謹記在心。他在1979年我展覽的畫集撰寫〈雨後的彩虹〉一文寫道:「我們顯然可以從她的作品得到驗證。深刻有層次的內容裏面,我們能夠窺見她感情的起伏、轉變;乃至思維的冶煉,心靈的感受。或者可以說:她的畫,每張都在述說一段故事、一個情節、一種經驗、一種情緒…還有點非其中的希望、理想…」他對我的畫藝更上層樓,感到欣慰。

侯翠杏藝術家曾拜楊英風先生為師,深受大師的教導和鼓勵。

早年因向楊老師學習關係,我的父母也與楊先生相識。因母親天生具有美感,且從年輕即喜歡藝術,因而與楊老師見面有共同話題,且相談甚歡。大弟侯博文結婚時,還請楊先生為會場設計多媒體、結合東方傳統與西方現代的〈龍鳳〉舞台,記得當時在他畫室,我還充當他的助手,完成這一件製作。

楊先生傳世的雕塑作品十分可觀,每一件都讓我感受到他對美感傾力釋放、對藝術的真誠投入,那是他創作不朽的吸引力。在他為海外製作的作品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1973年他應邀為新加坡文華酒店製作的仿〈朝元仙杖圖〉壁畫(又名〈八十七神仙圖卷〉)。他將人物放大到真人的兩倍並重新排列組合,再雕刻描金在酒店大廳的白色大理石牆壁上。楊英風自述此作品指出:「力求筆觸刀工,勁道中帶纖巧,豪邁中有韻緻。」以前我幾次旅遊新加坡,都會去文華酒店欣賞楊教授這件力作,並品嘗百吃不厭的飯店餐廳海南雞飯,也會跟前往星國觀光的親友強力推薦該必訪之景點,可惜後來酒店拆除重建,再赴星國旅遊,舊地重遊,不見〈朝元仙杖圖〉壁畫,感到若有所失。

1991年財團法人侯政廷文教基金會主辦環境藝術研習會,楊英風受基金會董事長侯翠杏之邀請,主講景觀雕塑創作

在「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展場,沉浸於楊老師畢生的藝術光輝,更加深刻感受到他是一位全方位的成功藝術家,儘管他主要以雕塑享譽國際;但是,除了雕塑,在繪畫、設計等諸多方面都有傲人表現,從早期在《豐年》雜誌的插圖以至於中晚年的雕塑,創作題材從鄉土情懷、創新傳統到前衛藝術,形式從平面到立體,皆反映他在台灣美術史佔有輝煌的一頁,其作品臻於完整,然仔細欣賞,也能觀摩到一些細微技巧。確實,身為藝術家致力於作品皆是美感化身,楊英風先生便是這樣一位令人欽佩和學習的典範。

楊英風大師早期以佛教造像為主題的系列作品之一善財禮觀音 1989年30x26x26cm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