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伊恩·布雷默演講的創意與思辨
文/蔡鎤銘
五月,正值美國大學的畢業季節,在校園挺巴示威繼續擴大的背景下,位於紐約的哥倫比亞大學取消了原定的全校性畢業典禮,改為各學院自行舉辦畢業典禮;該校國際與公共事務學院在五月中旬自辦畢業典禮上邀請了美國知名政治評論家伊恩·布雷默(Ian Arthur Bremmer)發表演講。
伊恩的演講涵蓋了對畢業典禮氛圍的觀察、全球衝突的關注、機構的脆弱性和責任、年輕一代的責任以及實踐原則的探討等內容。本文將介紹伊恩演講的重點內容,並探討其對畢業生和聽眾的啟發與思考。
伊恩在演講中對抗議者的存在進行了細緻的描述,並強調抗議者採取了創意且建設性的方式進行抗議,這一點值得深入探討和讚賞。
尊重與包容的展示 具創意且建設性的抗議
首先,伊恩指出儘管抗議者的存在是明顯的,但他們並沒有選擇破壞畢業典禮的進行。這顯示學生們在表達自己立場的同時,仍然尊重這個重要的儀式和他人慶祝的重要時刻,這種行為顯示出他們對不同意見的包容和對公共事件的尊重。
伊恩稱讚了學生們的創意抗議方式,例如佩戴象徵支持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的頭巾卡菲耶和展示巴勒斯坦國旗。他們還分發了象徵抗議持續衝突的「畢業證書」。這些行動不僅傳達了他們的政治立場,也在畢業典禮的框架內表現出高度的創意和象徵意義。這種方式既不干擾活動,也能有效地引起關注和討論,展現了學生們在面對複雜國際議題時的成熟和智慧。
伊恩提到,當他開始談論戰爭問題時,在場的學生中出現了騷動,顯示出大家對這一話題的高度關注和期待深入討論。伊恩暫停演講並保證會探討這一話題,這一互動顯示演講者和聽眾之間的溝通是開放和雙向的。這種對話的氛圍是建設性的,有助於培養在公共事務討論中的理性和深度思考。
對全球衝突的關注深刻洞察
在演講中,伊恩深入探討了多個國際衝突,包括中東、烏克蘭、蘇丹和海地等。他強調了這些衝突的複雜性和嚴重性,並指出媒體和政治力量對這些問題的簡化和利用。這一部分的內容展現了伊恩對全球問題的深刻理解和對批判性思維的推崇。
伊恩在演講中詳細談論了中東、烏克蘭、蘇丹和海地等地區的衝突。他指出這些地區的問題並不是單純的黑白分明,而是有著深厚的歷史根源和多重因素的影響。例如,他談及中東衝突時,不僅提到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矛盾,還提及了這場衝突如何被西方世界的罪惡感和美國的政治責任所影響。這種細緻入微的分析表現了他對國際局勢的全面把握和對複雜問題的深刻洞察。
伊恩特別指出,媒體和政治力量往往會簡化這些複雜的國際衝突,將其變成易於傳播的口號和簡單的敘述。例如,他提到有些人將衝突簡化為「建立圍牆」或「刪減警察預算」等口號,這些口號雖然能夠引起注意,但並不能解決實際問題。他還提到,媒體經常利用這些衝突來吸引流量,增加廣告收入,而政治家則利用這些議題來獲取選舉優勢。這些行為忽視了長期的和平努力和必要的妥協,反而加劇了衝突和分裂。
建立批判性思維的必要性 反思與行動的號召
通過對這些國際衝突的深入剖析,伊恩強調了批判性思維在理解和解決全球問題中的重要性。他告誡畢業生不要被簡單的媒體敘述和片面的報導所蒙蔽,而應該努力去了解問題的全貌,考慮到不同的觀點和複雜的背景。這種教育和啟發性的內容,不僅有助於學生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做出更為明智的決策,也能促使他們在面對複雜問題時保持理性和公正。
伊恩的演講不僅僅是對全球衝突的描述,更是一種行動的號召。他鼓勵畢業生們在未來的工作中,不僅要理解和分析這些複雜的國際問題,還要致力於找到實際的解決方案。他強調,畢業生們擁有的知識和技能,使他們有能力去影響和改變世界,即使是通過一點一滴的小步前進。
指出機構的脆弱性和責任 批評當前政治和經濟系統
伊恩在演講中對當前的政治和經濟系統進行了尖銳的批評,指出它們在應對當前挑戰時存在嚴重的缺陷。他的觀點既深刻又具有警醒意義,呼籲畢業生們認識到這些機構的脆弱性,並承擔起責任,努力改進它們的運作。
伊恩直言不諱地批評當前的政治和經濟系統,指出它們忽視了歷史和證據,並放大了偏見。他認為,這些系統過於關注短期利益,而忽視了長期的公共利益。例如,他提到「建立圍牆」和「刪減警察預算」這類口號,雖然能夠快速吸引注意力,但並不能解決更深層次的問題,反而可能加劇社會的分裂和衝突。
伊恩指出,這些短視的做法削弱了公共機構的信任和效能,阻礙了真正的進步。他強調,政治和經濟領袖們應該承擔更多的責任,遵循道德指南,為公共利益服務,而不是僅僅追求個人或小團體的利益。
伊恩強調,公共機構的穩健運作對於應對當前的挑戰至關重要。他將機構比作花園,指出它們是一個由多樣且相互競爭的利益組成的動態系統,需要不斷地成長並對環境做出反應。然而,這些機構也面臨著侵擾和疾病的風險,需要精心照料。
他認為,當前的領導者並沒有以應有的方式照顧他們繼承的機構,導致這些機構的功能逐漸衰落。他呼籲畢業生們在未來的職業生涯中,應該注重長期的、可持續的發展,努力維護和修復這些機構的公信力和效能。(本文作者為經濟學博士、淡江大學財務金融學系兼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