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SocietyMedical

高明見教授的多重角色與貢獻

臺灣雷射醫學之父   抱持初心   全力以赴

文/邱文通

2012年6月25日,時任考試院長的關中頒贈「功在杏林」獎牌給高明見考試委員,感謝他推動年全國醫學校院聯合試辦臨床技能測驗(OSCE)有功。(圖/高明見提供)

「在麻省總醫院,我學會了三叉神經痛的電燒治療」高明見自豪地說,回臺灣後,他也成為亞洲第一個引進這項技術的醫師。他還將雷射醫療技術引進臺灣,促進臺灣雷射醫療的發展,因此被譽為「臺灣雷射醫學之父」。

財團法人台灣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董事長高明見教授於一九三九年出生,童年在景美度過,父親因生意搬遷至臺北,高明見在南港接受部分日本教育。小學後期,父親轉至迪化街做生意,高明見便隨大哥、二哥就讀太平國小。臺灣光復後,高明見考進成功中學初中部,之後直升成功高中,再以優異成績保送臺灣大學醫學院。

在臺大醫學院,同學競爭激烈,高明見成績一直不錯,特別是在外科系統的學習中脫穎而出。外科主任林天祐是心臟外科權威,還有著名的骨科醫師陳漢廷。雖然高明見有優先選擇權,但由於林天祐主任的乾兒子要進心臟外科,院長邱仕榮希望他選擇將成立的神經外科。高明見成為臺大第一任神經外科的總醫師。

當時的腦外科手術儀器診斷不夠精確,手術時間長,死亡率高。高明見未婚,全天待在醫院努力工作,很快升任主治醫師,並成為從美國回來的林成德醫師的助手。隨著臺大醫師們的努力,臺大的神經外科很快迎頭趕上。

進修東京大學與哈佛大學

為了精進醫術,高明見申請到東京大學進修顯微手術技術。日本對外籍醫師要求極高,初期只能做動物實驗,無法直接進入臨床。高明見決心考取日本醫師執照,最終以優異成績考取,讓日本教授們大為驚訝。

在日本的一年間,臺灣退出聯合國,許多同學紛紛出國求學。高明見在東京大學進修一年後便返回臺灣,並在國立東京醫科齒科大學教授稻葉的指導下,完成論文,獲得醫學博士學位。回到臺大醫院後,日本教授佐野建議他到美國哈佛大學的麻省總醫院進修。高明見爭取到兩年的庚子賠款獎學金,在麻省總醫院學到許多先進技術,並迅速掌握這些技術。

高明見用雷射光纖配合內視鏡治療手汗症,過去需要從背面開刀,將胸交感神經切斷,難度大且風險高。利用雷射光纖配合內視鏡,可以直接看到胸交感神經,將其截斷。這一技術普及後,內視鏡手術變得更加便捷且效果顯著。他在臺大雷射醫學中心購買一整套設備,並提供動物實驗儀器,推動腹腔鏡膽囊切除術的發展,顯著提升了手術品質與成效,為無數病患帶來福音。

除了醫生身份,高明見還擔任過立法委員。因同學陳河東而結識了宋楚瑜,後來被推薦成為親民黨不分區立法委員候選人。當選後,他推動了廢棄牙冠回收提煉稀有金屬及口腔健康法等重要法案,並推動抽煙健康捐,用來補助健保和貧困家庭的醫療費用。高明見也擔任過考試委員,負責公務人員和少數專業人員的考試。

出席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和國際扶輪3470地區合作推廣Al中風預防篩檢的活動。(圖/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提供)

致力於腦中風的預防與治療

退休後,高明見全心投入腦中風的預防和衛教,一九九九年成立腦血管疾病防治基金會,倡導早期干預,推廣黃金時間內的血栓溶解劑治療及經動脈取栓術,有效降低中風患者的致殘率。

高明見指出,政府在癌症、慢性病和糖尿病的預防和衛教方面做得出色,但腦中風患者的後遺症尤為嚴重,需要重視。預防中風的關鍵在於早期發現高風險族群,及時給予適當治療,降低中風風險和嚴重程度。他在各扶輪社、獅子會、社區和企業機構推動心律不整的心房顫動和頸動脈狹窄的篩檢,早期發現能大幅減少中風風險。

此外,早從二○一二年起,高明見連續辦理全國優秀護理人員表揚大會,透過肯定和激勵整個護理團隊,提升護理照護品質,造福更多病人。截至目前,已有超過一千名全國護理師接受表揚。高明見表示,每年表揚七十多位至一百五十位護理師,特別關注偏鄉和離島的護理師。經費主要依靠高明見個人和基金會的支持,他太太以前賺的錢也支持這個活動,他還向企業界朋友募款,每年大約花費三、四百萬。

回首高明見教授的生涯,他扮演多重角色,並在各領域做出卓越貢獻。無論在何位置、做何事,他始終抱持初心,全力以赴。(取材自《醫學有故事》)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