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邱文通 照片/陳水田
在一場象徵醫學與人道精神傳承的盛典上,來自全球的嘉賓齊聚高雄,只為親眼見證這個榮耀時刻──浩峰生技董事長、知名生化專家陳水田博士,以「蛋白質體學與生物醫學科學終身成就」,榮獲國際史懷哲基金會2024年「藝術與科學獎章」,表彰他對生物醫學與綠色生質科技的重大貢獻。這不僅是一座獎章,更是一段橫跨科研、教育與產業的傳奇。

一位從田野走來的科學家
「小學多讀一年,初中沒畢業,現在能當教授、當研究員,我覺得已經很滿足了。」
陳水田的話語,平實卻震撼。從農家子弟出身,高中與大學夜間部苦讀十年,白天打工、晚上上課;他在台大化學系打工時與科學結下不解之緣,人生的軌道從此轉彎。
這條路,他走得格外踏實。取得台大生化科學博士學位後,他曾任中央研究院生物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副研究員,並赴美深造,在內華達大學取得有機化學碩士學位。他的專長涵蓋系統生物學、酵素催化、蛋白質工程與藥物傳送,是少數能橫跨基礎科學與應用技術的學者。

跨界,是他真正的專業
蛋白質體學(Proteomics)是他深耕的領域。這門科學不僅研究蛋白質的結構與功能,更重要的是捕捉生命運作中瞬息萬變的「動態訊息」。而這樣的視野,也讓他不滿足於在實驗室中紙上談兵。
從蛋白質體學出發,他投入綠色生質能源與天然物藥物開發,更將研究觸角伸向台灣特有的牛樟芝。在他的帶領下,浩峰生技運用同位素分析、DNA鑑定等前端科技,為牛樟木建構數據資料庫,證明台灣牛樟芝的「原生血統」,捍衛本土知識產權。
「科學是要解決問題的。台灣的牛樟芝如果不能被世界承認,那我們的努力就白費了。」

退休金變創業基金,一場以生命投注的實驗
67歲,他沒有選擇退休環遊世界,而是拿出退休金創立生技公司,成為南港國家生技研究園區首批進駐企業。
「我自己也是在實驗室腳踏實地做,所以我也很希望,把這樣的精神帶進公司,訓練年輕人。」
他帶著「肺癌早期檢測蛋白質」和「牛樟芝小分子藥物」兩項創新技術投件,通過嚴格評選。「不只是合格,是超越標準」,審查委員如此評價他的案子。
後來,他更進一步將牛樟芝運用在新冠病毒(COVID-19)的研究中,透過實驗發現其對ACE2表現具抑制作用,展現台灣本土植物的潛在藥用價值。
把研究轉化成產業,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信念
陳水田不是只會寫SCI論文的學者。他的研究成果已技轉給十多家生技公司,協助產品開發與臨床應用,堪稱台灣「研轉產」的典範。
他過去擔任台灣蛋白體學會理事長、HUPO國際蛋白質體學會理事、國科會生物有機與分子模擬小組召集人等職,扮演學界與產業的橋梁。2000年,他獲得「Green Chemistry Challenge Award」,強調化學過程中的永續與環保,也提前布局了綠色科技的未來。

綠色能源的推手,從牧草到未來
如今,他又將眼光投向大量種植牧草,作為下一波綠色生質能源研究的重點。他主張:「我們不能永遠依賴石化燃料,台灣土地雖小,但可以發展高效能、低污染的能源模式。」
這種跨領域的整合思維,正是當代科學家與企業家的關鍵能力。
人生是一場長跑,他還沒停下腳步
76歲的陳水田,仍每天早起進實驗室。他說:「這個年紀了,不是想著遊山玩水,而是想著怎麼把這條路傳下去。這是一種使命。」
這是一位學者、一位創業者,更是一位用科學實踐信念的時代人物。他的故事不只是關於實驗與數據,更關於一份對知識的敬意,對土地的熱愛,與對未來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