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ety

媽祖信仰的現代意義 有情有義的宗教使命

從文化傳承到宗教軟實力 信仰如何凝聚地方與世代共鳴

法藏大和尚與北港朝天宮蔡咏鍀董事長(右)及同為北港之子的蔡相煇教授(左)於聖父母殿前合影,歷史文化、地方經濟、宗教教育齊步向前。

文 / 劉正廷 圖 / 楠西萬佛寺提供

近來,法藏大和尚致力推動「百萬神知識活動」,並主張宗教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支柱。擁有三百三十年歷史的北港朝天宮,作為台灣媽祖信仰的中心,是宗教聖地,也是地方文化與觀光的核心。在時代變遷中,如何延續這份古老的信仰影響力,為法藏大和尚與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共同努力的目標,亦成為宗教與地方領袖推動宗教發展的重要課題。

本次專訪深入訪談法藏大和尚、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與顧問蔡相煇教授,探討媽祖文化的傳承、宗教的社會價值,以及如何面對年輕世代的挑戰。

立德 行善 大愛 媽祖精神

三百年歷史與宗教文化使命

北港朝天宮作為台灣歷史最悠久的媽祖廟之一,自康熙年間落成以來,歷經多次擴建與修繕,逐漸成為信仰人口最龐大的宗教聖地之一。

朝天宮顧問也是北港之子的蔡相煇教授,高中畢業後因一次向媽祖擲筊請示是否應考大學,得到聖筊後毅然報考,自此開啟他數十年投入媽祖信仰研究之路。

身為歷史學博士的蔡教授指出,朝天宮的建築與文物,既展現清代工藝之美,又融匯儒、釋、道三教的精神,構築全台最完善的媽祖信俗文化體系。廟內保存的乾隆年間龍柱、歷代神像與匾額等珍貴文物,堪稱是宗教信仰的象徵,更是台灣宗教文化史的重要見證。

媽祖信俗經過千年的發展,早已超越單純的請求與回報的境界,當代學者也把媽祖形塑為立德、行善、大愛的楷模。蔡教授提到,透過深入詮釋《天妃顯聖錄》的內涵,媽祖文化已成為人們心理與精神的支柱及智慧增上,同時也發揮更深層的社會價值。

傳統與現代的共鳴

藝閣文化與二十四小時廟門開放

面對年輕世代信仰方式的轉變,北港朝天宮也不斷調整策略,試圖讓媽祖文化更貼近年輕人。蔡相煇教授提到,藝閣文化作為媽祖誕辰的重要活動,結合現代戲劇的燈光、音響與角色扮演,吸引大量年輕參與者,成為復古風潮的一環。這樣的創新不僅延續宗教儀式的生命力,還讓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

此外,為便利年輕信眾參拜,蔡咏鍀董事長特別在農曆一月到三月間,開放二十四小時廟門,讓信眾能隨時進入祈福與參拜。這項舉措充分展現出宗教的人性化與親和力,體現媽祖信仰在現代社會中的包容與適應力。

宗教與地方的連結

宗教信仰如何推動觀光與經濟

蔡咏鍀董事長認為,宗教信仰與地方發展息息相關。以北港朝天宮為中心的文化經濟共榮圈,每年吸引數百萬計的進香人潮,同時也帶動雲林地方的觀光與經濟發展。從老街的名產商機到朝天宮週邊的香客大樓與餐飲服務,宗教信仰成為地方發展的重要推動力,印證台灣特有的宗教與地方共榮實力。

此外,蔡董事長也積極推動「共享環保大金爐」等計劃,以減少空氣污染、促進環保,並進一步吸引信眾與遊客。這種結合宗教文化與環保理念的創新舉措,展現出宗教在地方發展中所扮演的軟實力角色。

法藏大和尚眼中的「阿義」

有情有義 蔡咏鍀董事長

訪談中,法藏大和尚談及與蔡咏鍀董事長的情誼,源自數年前於楠西萬佛寺的梁皇法會。此次,法藏大和尚邀請蔡董事長共同推動「百萬神知識」的宗教教育與打詐活動,蔡董事長不僅全力支持,甚至親自陪同法藏大和尚逐一拜訪台灣各大重點宮廟,以實際行動展現對宗教教育的重視與支持。他希望藉此喚起更多台灣民眾對宗教常識的關注與學習。

法藏大和尚分享,蔡董事長有一首名為〈寫義〉的自創歌曲,內容飽含深情,他將對母親的養育之恩,昇華為對媽祖的大愛和感念,並邀請元亨寺台北講堂會常法師為其填詞。多年來,蔡董事長始終守護北港,深耕在地,無論是對鄉民的情義,還是對媽祖信仰的堅守,都展現出他溫暖且有情有義的初心,讓這份愛與信仰薪火相傳。

蔡咏鍀董事長與法藏大和尚及會常法師(由左至右)歡談,分享「寫義」單曲背後的趣事與感動。

宗教的社會價值發揮與新篇章

法藏大和尚指出,宗教信仰是國家軟實力的重要支柱,更是引導人心、穩定社會的力量。宗教所倡導的倫理道德與文化價值,能在全球化與資訊爆炸的時代,化解矛盾,穩定人心。

在推動「百萬神知識活動」的過程中,法藏大和尚強調,宗教文化的普及應深入人心,不能流於形式的祭拜。北港朝天宮的媽祖信仰,憑藉深厚的文化傳承與創新舉措,已成為地方發展的支柱。如何延續這份古老信仰的力量,並吸引年輕世代,讓宗教文化在現代社會中煥發新生,正是宗教界共同的使命與挑戰。

唯有在傳統與現代之間找到平衡,讓宗教文化既植根於歷史,又與時俱進,才能使這份信仰歷久彌新。北港朝天宮的信仰傳承,正是宗教力量如何穿越時代、凝聚人心的最佳詮釋。這場由法藏大和尚與蔡咏鍀董事長共同開啟的宗教新篇章,既是對媽祖精神的傳承,更是一場超越宗教的文化使命,必將在台灣宗教文化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頁。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