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32%衝擊下的抗跌AI概念股
文/編輯中心

關稅海嘯於今(4/9)日正式來襲。儘管半導體目前暫時被川普豁免,但因台灣AI概念股裡輸美金額最鉅的,還不是台積電,而是伺服器、顯卡、AI PC、相關周邊與零組件等廠商。所以首當其衝的,自然是為了反應32%的關稅而致價格競爭力受創的鴻海、華碩、廣達、英業達、緯創等;這也難怪彭博推估台灣對美出口可能劇減63%。
那麼,二年來熱到發燙的AI,就會從2025起退燒嗎?也未必盡然。人工智慧的應用左右企業的大未來,態勢已成定局,即便遇到了川普逆風,專家研究仍指出,符合下述二個要件的AI公司,在「美國優先」大挑戰之際,仍然可以成為投資人關注的標的。
第一,是本土內需型。如果這家AI概念股的產品,原本就以內銷為主,那麼,除非其台灣客戶會因為32%震撼而喪失對其產品的購買力,否則所受之影響應屬有限;相對於出口導向的代工廠而言,長期來看,應該有較強的抗跌力。
第二,則是軟體應用(特別是SaaS)型。川普這波對全球課高關稅之目的,是想創造「Made in USA美國製造」的投資環境。想閃掉32%?104%?只要從原料到零組件生產一路到最後組裝,全在美國,那就零關稅!眾所周知,要把整條供應鏈都作這種搬移,耗時費力,縱然省掉了關稅,卻讓其他所有東西都貴了一倍以上。分析師指出,倘若蘋果真的把iPhone全線搬回美國製造,光一支iPhone 16 Pro Max的「成本」就會超過台幣10萬,那如果蘋果想維持50%毛利,零售價豈不得超過20萬了?然而,這個川普關稅,只針對實體貨物,外國的軟體(例如德國的ERP大廠SAP)賣進美國,不課。因此,凡是AI軟體服務提供商,特別是以SaaS(Software-as-a-Service軟體即服務)作為其商業模式能在雲端直接完成銷售和客服的,別說是本土內需,就連輸美都不怕關稅,抗跌上自然加分。著名的研究機構Bernstein認為軟體概念股是這波海嘯時的避風港,而投資銀行Evercore也持相同的見解,推薦的五檔美國上市的抗跌概念股Microsoft, Salesforce, Intuit, Workday, Adobe全都是主攻SaaS模式的雲端軟體服務商。
那台灣呢?儘管多數媒體列出的台灣AI概念股全是硬體代工,但我們依上述標準查找,還是有以下幾家可供投資人參考。
中華電信(股票代碼2412):去年就任的新董座宣示要大步向AI邁進,而中華電信研究院更是行業標竿,已陸續把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商品化。
台灣大哥大(股票代碼3045):攜手了群聯電子推動了AI地端方案,助力企業升級。
精誠資訊(股票代碼6214):提供生成式AI一條龍服務,計畫導入政府、醫療、金融與製造業。
隴華(股票代碼2424):聯手已有多年AI應用服務專業的iSANetwork集團的大庫辦公司,即將推出企業主權AI Agent的SaaS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