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General

陳俐維的藝術旅程 從內在雕琢到世界巡展

畫刀為筆,刻畫歲月痕跡 情感為光,串連世界風景

文 / 劉正廷 攝影 / 徐裕庭

藝術家陳俐維在基隆美術館舉辦返鄉個展「砌基‧契機」,為其世界巡展揭開序幕。展覽雖已結束,卻象徵著她藝術旅程的重要起點。她預計於五月前往香港冉起當代(Affordable Art Fair)參展;九至十月赴日本世田谷美術館舉辦個展,並登上當地藝術雜誌。年底則有望踏上英國與荷蘭的展覽行程,明年亦將進駐桃園市立美術館。

634大地之母~冬冬覆紗龍雪白衣Mother Earth ~ WinterA silken veil of snowdrapes the land2024 168x112x3(95) 布面油畫

從故鄉啟程 串連世界的藝術巡禮

她以畫筆為舟、色彩為橋,將個人情感轉化為國際語彙,串連起不同城市的文化與觀者的心靈,共同鋪展一場跨越疆界的藝術巡禮—讓世界看見的不僅是一幅幅畫作,更是一顆靈魂如何在畫布上築夢遠行。

她說,畫畫就像談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要把所有情感都放進去,這樣的生活對她而言,才算幸福。這樣的堅持,使她不畫草稿、不複製畫作,每一幅畫,都是當下情緒的具象化。

633大地之母~秋行雲蒙密護大地Mother Earth ~ AutumnClouds gather, veiling the earth.2024 168x112x3(95) 布面油畫JPG (1)

情感的雕琢 畫刀下的堅持與信念

陳俐維對創作懷有近乎執著的堅持。她不喜藝術流於表象,認為真正的創作應源於內心,融合情感與理性。她以畫刀為筆,細膩掌控油彩的層次與厚度,讓作品在隨性中見秩序,在粗獷中藏細膩,如情緒交織的無聲交響。

在她眼中,每一幅畫作都是一次自我凝視的過程,是情感積澱後的釋放與昇華。畫畫對她而言,不只是創作,更是一場靈魂深處最真摯的對話與傾訴。繁花、浪濤與樹影,是她對故鄉的寄託,也是心境的投射。初看斑斕絢麗,細聽之下,則蘊藏著更深的精神層次,彷彿畫中有聲,情意無盡。

她坦言自己曾遭遇「風格不夠明顯」的批評,也曾陷入情緒低谷。她分享曾有一幅一百七十號的大畫,因色彩與層次總無法達成內心標準,數日低潮後才以「死地而後生」的決心完成。當畫作終於完成時,那份突破自我的悸動,成為她創作歷程中最難忘和喜悅的片刻。

632大地之母~夏羽衣豐厚萬物棲Mother Earth~SummerLush greens cardle all life2024 168x112x3(95) 布面油畫 (1)

無聲傳承 砌牆的父親與細活的母親

陳俐維的創作之路無師自通,從水彩、油畫一路走來,靠著直覺與實驗,摸索出屬於自己的畫刀語彙。她的筆觸如岩層堆疊,畫面充滿呼吸感與生命力,隨光影流動,層層堆疊出情感深處的漩渦。

她的創作既有厚實堆疊的力量,也帶著細膩穩健的韻律,這份結合來自父母的潛移默化。父親是建築工匠,重視層層堆疊的穩固與精準,這份工藝精神自然而然融入她的畫刀技法,使畫布上的歲月與情感得以凝固重生;而母親擅長細活,做針線、備餐皆見巧思,她對細節的敏銳與耐心,也悄然滲入創作,使畫面在厚重之外,更添柔韌與溫度。

631大地之母~春春風春雨潤蒼生Mother Earth~Spring Breeze and rain breathelife anew 2024 168x112x3(95) 布面油畫

從傷痕中重生 走向創作的原點

童年的記憶,是陳俐維藝術世界的源頭。她回憶,兒時在基隆山區生活,夜歸必經「魔鬼階梯」,總籠罩著恐懼與壓迫,那份不安長年積壓心底。她十二歲輟學踏入社會,婚姻的挫敗讓她如同「囚鳥困籠」。直到四十歲離婚,她終於「飛出籠子」,能自由呼吸,開始探索真正的自我。

找到這扇門後,她以畫刀為筆,開啟與自我對話的旅程。顏料在刀鋒下翻攪、堆疊、削切,形成如岩層般的肌理,每一筆都是歲月沉積的證明。這獨特技法使畫面在不同角度呈現出豐富層次,彷彿畫作本身也在呼吸生長。

行過俗世塵囂,陳俐維以畫刀劃開記憶的層層縫隙,雕鑿出專屬於自己的藝術語彙。當作品跨越疆界,引起不同文化觀者的共鳴,她深知藝術不止於形式與語言,而是靈魂的微光,是內在生命對世界溫柔而堅定的回應。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