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Li Zhenlin
中國大陸在本月10日突然無預警以藥物殘留為理由,宣布自下周一,也就是6月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震撼消息一出,即刻衝擊台灣養殖業。
「之前是鳳梨、後來是釋迦與蓮霧,現在是石斑魚,那下一個會是什麼?」,成為所有國人心中共同的疑問點! 石斑魚拒收禁令宣布,不僅是傷害了終日辛苦的養殖業漁民,對於台灣南部幾個以農牧產業為本的地方縣市政府,也無法躲避區域性經濟衝擊。
台灣石斑魚市場,極高比率都是銷往中國大陸,根據「農委會貿易統計資料網」數據顯示,我國石斑魚出口至中國大陸,皆以「活石斑魚」方式作業,在2014年出口量達1.4萬公噸高峰,出口值為1億5千5百萬美金,後因政黨輪替,兩岸關係不佳,出口量呈現雪崩式衰退,到2021年僅剩6121噸,出口值為5萬4千7百萬美金。
今日突然被通知完封拒收,在疫情衝擊下的台灣餐飲業,各家業主已處於慘澹營運壓力下,這麼多被阻止在門外的石斑魚,到底要何去何從?台灣的石斑魚價高並且內銷市場規模小,還有各地的加工冷藏設備也有限,根本是無法接受大批外銷石斑魚進入國內市場,將會造成內銷價位全面崩盤。
目前正值夏季來臨,石斑魚生長速度極快,繼續留在池裡養,不僅增加成本,長得越大肉質越差賣相也越差,漁民們對於未來銷路各個是憂心忡忡。
有「水果王國」盛名之稱的台灣,先後出現「鳳梨、釋迦、蓮霧」等主要農產品,被以檢出有害生物拒收後,現在中國大陸海關總署動植物檢疫司又發布,自6月13日起暫停台灣石斑魚輸入,理由是從2021年起,多次在石斑魚驗出「孔雀石綠」、「結晶紫」等禁用藥物,甚至土霉素超標,無法判斷農藥過量造成禁運的原因是否真屬實?但政府單位都應該先要提示相關資料以昭信國人,而不是口水記者會。
政府部門受託於國人所賦予之職責與職權,平日就應該要用心輔導業者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對於外銷品,必須建立起特別規範,如「分不同時段的質量檢測數據,以為下次改進依據佐證」,「協助農牧業者開發新的海外消費市場」,「獎勵業者創新產品提升價值」、「每批出貨都附上國際公信力的第三公證微量檢測報告」。
現今台灣農牧產品被拒收門外時,在兩岸敏感的政治關係下,卻都僅見政府部門的激情愛國記者會,高喊口號「請國人一起來支持台灣漁民」、「吃石斑魚來救國」。在面對中國大陸封殺,就要大家發揮愛國心,一起「吃石斑魚」「吃鳳梨」「吃釋迦」「吃蓮霧」,結果變成政府部門的解決執行方案,卻不見平日應有的實際防備作為,不斷地讓歷史一再重演,淪為「見樹不見林、見林不見樹」的污名,實在令人婉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