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屋!充滿憂鬱的颜色,可以讓你滿懷期待感覺
文 / 葛咏娟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展覽,在台北市立美術館的正門廣場,搭建了一個藍色的屋子。不會很大,看似二十坪左右吧,外牆呈現藍色。很醒目的位置,一般人走過去應該會不知道是什麼。
我參加他們的展覽,這個需要線上預約的。策展團體是有建築、藝術、策劃等各個領域成員,進行不同面向的創作以及對話。在進去藍屋前,工作人員發了一塊黑布,矇住眼睛。這是一個「看不見」,放棄視覺,放大其他感官的展覽。
我們分成四個小組,一組五個人,每組都有一個領路人,我們看不到彼此,只能用手放在前面夥伴的肩膀上,在黑暗中前行。當看不到時,所有感知放大,我感覺到溫度的變換。從美術館走出到藍屋,冷氣房到戶外,再走到屋內。聲音的清晰,我聽到周遭的人聲,也用耳朵去聽領路人的指導,辨別方向。
走進藍屋,總共安排了三個關卡給我們。
1、用耳朵去辨別藍屋內的聲音,缽聲,撞擊聲,清脆的鈴聲,水聲,再最後歸於寂靜。
2、帶領我們在黑暗中探索藍屋內的空間,試著用觸覺、嗅覺、聽覺,摸索藍屋的欄柱,一步步的在黑暗中往前。裡面的地形起伏,有高低,屋頂也是有高低,以及裡面有天井,感受的到外面的光跟風,也有一顆樹,用手去觸摸粗糙的表皮,都是很有趣的體驗。
3、讓我們在黑暗中自由行走,我不怕黑,並且我信任裡面工作人員,我相信他們會保護我,所以我沒有遲疑的開始探索。我聽到周遭的聲音,讓我可以避開,用觸覺摸著樑柱往前走,我聞到有些人身上的味道,知道我原本想躺的大柱子已經有人躺著,我一步一步的摸索走著,我知道我想找的是什麼。我走的天井下,我就算看不到,但我知道天空在我上方,陽光可以依稀透過黑布的亮,而風輕撫我的臉,我知道我在尋找的。
最後,所有人拿下眼罩,一起分享。我才知道,原來領路人都是視障朋友,這一次角色互換,他們帶領我們擁抱黑暗。
這個展覽很有趣,去掉多餘修飾,呈現事態的本真。就好像人自己一樣,在破除掉執念、虛欲妄想後,安靜地和自己對話。在這喧囂快速變換的世界,一個能讓自己與心對話的方式跟環境,是我們所需要的。藍色,其實是自然界最稀少的顏色,也是一個帶有寂靜憂鬱但又心安的顏色,神聖並且冷靜的色彩。或許用「藍屋」一個空間,讓我們有空間的限制,但沒有視覺後,空間不是限制,而是可以讓我們跟整個世界還有自己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