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邱文通
甫公布的第五屆唐獎生技醫藥獎,授予「發現關鍵疫苗學觀念和方法,進而成功開發對抗新冠肺炎之mRNA疫苗」的三位科學家:卡塔林·卡里科、德魯·魏斯曼和彼得·庫利斯。其中,卡里科及魏斯曼發明了降低mRNA免疫原性的方法,庫利斯開發了傳送mRNA疫苗的脂質奈米顆粒系統,是他們各自的主要貢獻。此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卡里科、魏斯曼和庫利斯的得獎,具有多重的意義。
第一層意義是熱愛與堅持的重要性。卡里科的成功,源於她對科學研究超越一切的無比熱愛與堅持。《紐約郵報》報導,卡里科在七○年代末首先展開mRNA的研究,促成了BNT和莫德納這些生技藥廠迅速開發出成功機率高達九十五%的新冠病毒疫苗。但在此之前,她曾遭受賓州大學高層的羞辱:「你這種研究,在校內養動物的農舍旁邊開實驗室就可以了。」
第二層意義是科際整合的重要性。要將RNA送進人體有兩大挑戰,一是RNA會觸發先天性免疫反應,二是RNA在人體內極易降解,難以送達標的細胞或器官。生物化學家卡里科和醫學教授魏斯曼成功找出核苷修飾,製造了不會引起發炎的隱形 (stealth) RNA,物理學家庫利斯研究脂質在膜中的作用,打造了能傳送常規與核酸基底的藥物工程─脂質體奈米顆粒(LN或LNP)系統。由於他們跨科際的合作無間,mRNA疫苗才能夠成功問世。
第三層意義是唐獎存在的重要性。素有「東方諾貝爾獎」美譽的唐獎,每兩年頒給永續發展、生技醫藥、漢學及法治等四大領域的特殊貢獻者,每個獎項提新台幣四千萬元獎金,還有一千萬元的教育研究計畫經費。唐獎今年底將邁向十週年,過去舉辦過四屆,共有二十四人和三個組織獲獎,其中,有四位生技醫藥獎得主後來也拿到諾貝爾獎,顯見唐獎的慧眼與洞見。
總之,全球永續、生醫、漢學、法治等四大領域的頂尖學者,將因唐獎而更被看見,世界也因唐獎而看見了台灣。但,在自家的台灣,誰看見了唐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