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宗瑀用溫柔與堅定 捍衛醫護人權
文 / 陳雅莉
今年五月,公視醫療喜劇《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上映後,掀起熱烈討論。劇中,藝人蔡淑臻飾演個性直來直往、放浪暴走的女外科醫師「小劉」,從醫學中心放逐到鄉村醫院,最終尋回濟世救人的初心。
這齣戲改編自劉宗瑀的同名小說,正是阮綜合醫院乳房外科主治醫師劉宗瑀在屏東行醫的真人真事。在搞笑幽默的包裝下,蘊含她親眼所見的醫療不平等、醫護人員過勞等問題。透過戲劇的力量,她期待讓社會正視這些議題,並一起作出改變。
例如,曾有一名七、八十歲的病人求診,經檢查出是手部長出罕見的骨肉瘤。劉宗瑀對病人說,必須先做核磁共振檢查,再切片,然後做化療。但這一切都是按照教科書上教的流程,非常理想化。實際上,在醫療資源不足的屏東,光是做這些檢查和化療,必須分別跑兩、三家醫院,才能完成全部流程,病人很可能就此放棄追蹤與治療。
她也曾遇過15、16歲的年輕人因車禍而嚴重外傷,送進急診室時心跳、血壓不穩定,還內出血,需要緊急開刀。但家屬一聽到要搭乘救護車轉到大醫院治療,就放棄了。
「那時深刻體會到離開了大城市,鄉下地方的生命力都很強。如果不是強悍的生命力,根本撐不下去!」劉宗瑀感慨地說。
除了原作,劉宗瑀也擔任了劇組的醫療顧問,力求內容真實合理,她也常透過漫畫將拍攝背後的點滴與粉絲分享。每顆鏡頭背後是無數人付出的努力與心血,但真實世界中,醫護人員的訓練與工作又何嘗不是。
透過這齣戲,劉宗瑀希望能喚起社會大眾重視醫護勞動人權和過勞議題。這也是她一開始經營網誌的初心。過去曾有一項研究統計,自2018年往前回推十年間,就有十幾位醫師因過勞而倒下、致殘、腦損傷或智力無法恢復等新聞。
在這些醫師中,竟然有六個是她的學長,兩個是她的老師,一個是她的同學。其中一名醫師在倒下前一週,劉宗瑀在醫院自助餐廳裡還跟他借了100元買午餐。隔週碰到他太太要拿錢還她時,卻聽到這位醫師因過勞而死了。
蔡伯羌醫師在2009年因工作超時過勞,在進開刀房前昏倒導致智商退化為五歲,妻子李其芳(中)不離不棄悉心照顧。劉宗瑀在2016年的醫療糾紛排解工作坊中,描述他蔡醫師「用整則肉身刻畫了勞動權人人平等的悲傷故事」。
「醫院工作是一個蘿蔔一個坑,很容易陷入弱弱相殘的惡性循環。」例如有些外科醫師會抱怨,女生懷孕只會拖累大家,早知道就不要收女生。就像當時劉宗瑀懷孕,卻不敢請產假一樣,「工作時常覺得會拖累大家,心中充滿愧疚。後來想想,這樣不對呀!女人懷孕生子天經地義,不應該把所有責任都推給女性。」她握著拳頭說。
她的某位學長患有痛風,幾乎每週發作,發作時腳腫到穿不下鞋子,「我親眼看到他拄著拐杖進開刀房幫病人開刀。」劉宗瑀說,正因如此,她倡議醫護勞動人權時,從不以女權角度,而是強調人權。「每個人都會生病,休息是基本人權,根本無關性別。」
近年來醫護勞動人權已逐漸改變,包括護理師、住院醫師陸續被納入《勞基法》,她希望未來主治醫師也能納入《勞基法》適用對象,並透過全國醫師醫療產業工會持續爭取權益。
2015年,劉宗瑀手繪了「醫師納入勞基法」議題的懶人包,獲得許多民眾的支持與了解。2019年,衛福部與勞動部也修法將住院醫師納入勞基法的保護對象。她期望未來所有的醫療人員都能被納入,阻止過勞,醫療資源才能永續下去。
《村裡來了個暴走女外科》試映會當天,有許多老戰友們出席相挺,其中有幾位正是當年跟劉宗瑀一起並肩作戰,將她從急救床上架下來吸氧氣的護理師。「她們說當年我拍桌抗議走人後,醫院高層的規則逐漸改變,護理人員再也不用擔心值班時找不到醫師了。」她欣慰地說。
「醫療是很珍貴的資源,不是服務業。」推動醫護勞動人權議題,至今十六載,面對這個議題的初心,劉宗瑀從未改變或動搖過,「感謝有網路,讓我找到溫柔且更有效的管道,傳達醫護勞動人權的重要性。我們需要社會理解和支持的聲音,因為守護醫護,就是守護民眾的健康。」(取材自《醫學有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