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feGeneral

旅行

文/曾英棟  

旅行,是「出軌」的開始;遊牧,是「解放」的心態。 旅行,也是脫了勾的常軌,在陌生的國度裡看到自己與探索大千世界。一九九一年我前往紐約,第一次走在曼哈頓大街上,便神奇強烈地感受到何謂「心靈的故鄉」,深感不可思議。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這是旅行過程中心態與視線流動的最佳寫照,如影片帶出景象,聲音、氣息以及感動,和有些人習於腳步匆匆、一心直達目的地,如定格般到此一遊的作法,有著天壤之別。 中國古老的《山海經》、《西遊記》和西方的《馬可波羅遊記》、《格列佛遊記》等,藉由文字吸引著我們進入異想世界,也讓我們有著一窺究竟、浪跡天涯的衝動,和寄情於山水的情懷憧憬。

藝術家的旅行,是遊走在現實與夢境之間。後印象派大師梵谷從荷蘭遠征巴黎,最後落腳南法的阿爾,一路追逐炙熱的陽光,創造出燃燒生命的曠世巨作;而高更則選擇遠走大溪地,棄文明而進入原始的熱帶天堂,探討「我們從何而來?又將往何處去?」也讓觀者感受神秘樸拙的異國風情。

我經常出國旅行,每次在博物館中看到波斯地毯,都感動不已。沙漠裡萬物不生、難以栽植作物,遊牧民族們於是將各色花朵精巧地織於地毯上,甚至加入蟲魚鳥獸於其中;當他們遷移時,只要在帳篷內攤開如此地毯,便成為一座座花園了。深受影響的我,回國後便發想了《流動的花園》系列,以古銅錢為形、創造出波斯地毯般絢麗色彩與豐富質感,將大眾印象中的「銅臭味」翻轉為一種流動的象徵,並且可以如花園般芬芳。 孟子說:「登泰山而小天下」;唐代詩人王之渙寫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人一生的旅程,也像河流一樣:一開始的發源地是潺潺流水,中游時變得澎湃洶湧,到了下游河面寬廣、水大而平靜地流入了大海,每個階段都有著各自的風景。 而宗教家的旅行,則貫穿了「地獄」、「煉獄」和「天堂」,為眾生揭示了「因果」。但丁說,全世界都是我的故鄉(家),這是何等胸襟與大氣啊!而一般旅行中,我們和自己對話、和景物對話、和古人對話、和上蒼對話…,最後無論在現實上或精神上,不變地總要回到旅程的終點:「家」。

本文作者曾英棟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