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各個層面的較量情勢逐漸明朗之後
文/陳威霖
從二○一八年三月二十二日開始,美國對中國大陸發起一連串的經濟、科技、外交、軍事上的制裁和圍堵,可以看成是有別於俄烏之間,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截至今日,歷時將近五年半的時間。這段時間,美國從原本是中國大陸最大的貿易夥伴逐漸變成第三大貿易夥伴,而取代美國的前二名分別是東盟和歐盟。
俄烏戰爭在二○二三年二月 二十四日屆滿一週年,開啟長期戰爭模式之後的半年期間,美、中之間的較量,卻出現了一些頗不尋常的轉折。
美中經濟、科技領域互相較勁
華為的Mate60 Pro選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訪問中國大陸結束後發佈,直接宣告了美國對於中國大陸採用7奈米以下高端晶片的圍堵失敗。之後,美國政府在二十幾家晶片業者的一再呼籲下,九月十八宣佈解除對中國大陸的晶片禁令。
美國拜登政府為發展太陽能發電,繼續展延對中國大陸太陽能模組產品的關稅豁免,延長至二○二四年六月。更早之前的四月份,美國財政部長耶倫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演講,宣稱美國尋求與中國大陸建立建設性及公平的健康經濟關係。ASML的DUV也在其面臨中國大陸第一台28奈米的光刻機問世,重新對中國大陸開放出口。
外交、軍事熱度降低 鬥而不破
而G20、聯合國等美國希望能夠對中俄發力的各大國際外交場合,都以波瀾不驚收場。美中之間劍拔弩張的對抗關係,似乎在朝著拜登總統描述的競爭關係轉變,而得到一定的緩和。由中國大陸開放七十八個國家的觀光,其中包括美國,由此可見一斑。美軍的黃海演習更像是雙方對抗劇本必須演完的橋段,而以美軍為首的聯軍並未進入黃海區域謝幕。 最新不斷的美國媒體報導顯示,在經濟和科技領域,除了5奈米以下的晶片,更多跟中國大陸攜手的合作,會是美國未來幾年的主基調。在外交、軍事領域則是降低熱度,維持鬥而不破的競爭和抵制。 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九月十六日跟中國大陸外交部長王毅在馬爾他舉行了十二小時馬拉松式的會議。
九月十九日,美國總統拜登在聯合國發表演說,當著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的面表示,強烈支持烏克蘭通過外交解決方案實現公正與持久的和平;美國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一樣,希望能結束俄烏戰爭,不僅是對全世界的重大宣示,也呼應了中國大陸一向和平解決俄烏戰爭的主張。
台灣未來前途的政策藍圖 需審慎規劃
在全球大國關係風向大變的國際情勢下,台灣即將迎來中華民國第十六任總統大選。比起開放中國大陸觀光團進入台灣、農業部超思蛋事件等民生議題,政府和國人更應關注的是候選人必須提出關乎台灣未來前途的政策藍圖。 諸如政府應該強力主導的綠能政策,受困於民間土地真炒作和環保假議題,以及許多綠能投資方唯利是圖的故意違規行為,躊躇難行。
在執行廢核政策後缺少綠電滿額補位,不僅是國家產業、民生生活隨時處於缺電危機,未來幾年內,缺少碳匯資源的台灣各種產業,如果再不加快綠電和碳匯的儲備,極有可能在全球節能減碳CBAM碳關稅前轟然倒地,將影響國內幾百萬人的日常生計。屬於公共政策的電力,是否應該回歸國營事業主導,還是繼續鼓勵私人企業發展,值得深思。
又如國家的定位何去何從,是發展的根本大計,也是需要解決國民心中揮之不去的戰爭陰影之定海神針,如果未來領導人對此大事的中心思想付之闕如,台灣二千四百萬人,將越發孤立於國際社會。 台灣中老兩代的精英們,絕大多數曾經求學於美國高等教育,也曾經以美國資源協助台灣的建設,功不可沒。但面對如今美國以外的大國崛起,和東南亞等挑戰者迎頭趕上的全新局面,如果還是一味地難忘過去幾十年獨霸全球的美國模式,只會成為自以為是,卻帶領台灣年輕一代朝著舊時代前進的阿Q! 能夠環視全球,熟稔孫子兵法權衡通達,不昧於一己之私的國家領導人和執政團隊,是今日和未來台灣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