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陳燦榮建築師、楊謙柔博士提供

在氣候變遷席捲全球的當下,如何在寸土寸金的都市裡打造一座既舒適又永續的居所?由建築師陳燦榮與智慧綠建築專家楊謙柔博士組成的團隊,對於都更危老重建案,提出了一個引人注目的解方。他們不只重建了一棟樓,更為都市未來生活描繪出一種可實踐的願景—智綠無礙好安居。
當我們談論都市更新,多數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容積率」、「樓地板面積」與「房價增值」—但這真的是當代建築的終點站嗎?對建築師陳燦榮與能源永續科技專家楊謙柔博士而言,真正值得追問的,是:我們究竟想打造一種怎樣的未來生活?
這場名為《智綠無礙好安居》的主題,是從都市縫隙中冒出的綠色火花,不只是為了一棟樓的重生,更是為城市呼吸權重啟定義的開端。

被動設計 × 主動科技:智慧建築的黃金組合
高效建築外殼、智慧機電管理、再生能源整合、節水與雨水回收系統,是淨零建築的基本盤。
面對台灣亞熱帶氣候的挑戰,設計團隊優先導入被動式設計策略,如遮陽設施、自然通風與採光,平均降低冷房負載。建築外殼則結合BIPV建築整合型太陽能系統,白天即可自產電力,供應公設照明與電梯運作。
此外,智慧能源最佳化系統可學習住戶使用習慣,透過AI演算法主動調整空調、照明與插座待機,大幅達到節能目標。這樣的智慧,不再只是冷冰冰的科技,而是讓「節能」與「舒適」無縫整合的日常體驗。
從空間美學到環境責任:建材選擇的革新
建築生命週期中,「隱含碳」占總排放約10%。採用低碳建材、可拆解模組家具與可回收裝修系統,落實循環設計理念。不只是風格,更是一種對環境負責的生活態度。
空間設計導入生物親和設計(Biophilic Design),如綠牆、天井與原木質感牆面,營造自然感官體驗,同時提升心理健康與認知功能。設計不再只是「看起來漂亮」,而是「住起來舒服且安心」。

無礙設計 × 全齡照護:真正懂你的家
「無礙」不只是通行無阻的空間,更是全齡友善的關懷。大樓設有3D人臉辨識電子鎖與無障礙動線,讓行動不便者輕鬆進出。更導入遠距健康照護模組,全天候監測高齡住戶的生理數據,並可即時聯繫醫療單位。這不只是設施,更是安心感的來源。
改變行為 × 遊戲化減碳:有感生活才有力
「節能疲勞」是推動綠生活的最大障礙。因此,導入能源使用可視化儀表板,以遊戲化介面呈現用電數據,轉化為減碳挑戰與社區積分排名。住戶不需刻意改變,就能輕鬆參與永續生活,且持續率遠高於傳統宣導。
透過智慧情境照明、節水裝置與自動窗簾調節系統,減碳不再是負擔,而是一種有感的生活質感提升。

都更轉型 × 淨零藍圖:用建築說一個更好的未來
在多數人仍將都市更新聚焦於容積與房價時,陳燦榮與楊謙柔則選擇關注都市更新的社會功能與永續意義。都更危老重建案不僅改善結構安全,更透過智慧建築與綠設計,實現都市韌性與居住公平。
從這一棟開始,讓城市重新學會呼吸
這不只是一個建築設計案,而是一場城市生活邏輯的轉變。「智綠無礙好安居」不再只是願景,而是一種即刻可以實現的居住選項。
未來的城市,應該每一棟樓都能呼吸、每一個家都能照顧人、每一度電都更有效率、每一塊土地都回應環境責任。而這一棟,正是啟動這場改變的起點。如果你正站在都市更新的門口,不妨問問自己:你想蓋的是一棟樓,還是一種新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