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s

核能轉綠能、台灣該如何面對歐洲掀起的能源新篇章?

文 / 總編輯 陳建維

歐洲議會於7月6日表決通過將天然氣、核能列為綠能(可持續能源),為世界能源議題投入震撼彈,也牽動未來各國能源發展前景!

對環保、反核團體而言,這樣的轉變勢必無法接受。首先天然氣在環保人士眼中,被視為完全的石化燃料,不論是用在供暖、發電都是透過「燃燒」,燃燒過程必然伴隨一定的二氧化碳排放,即使其排放量只有燃煤的一半,但仍稱不上「乾淨能源」。而對於反核人士來說,光是「輻射污染」、「核廢料處理」的兩大核能發電難解問題,就更令他們難以接受,但歐盟為何要做此項決定?

在能源可持續性式發展與跳躍式發展兩相權衡下,歐盟顯然修正路線選擇前者,其所保持立場是-率先汰除更髒的化石燃料(如煤炭和石油),但若以碳排放量來看,天然氣似乎又未達綠能標準。歐盟此次無法把核能與天然氣分開評估、決定,主因為歐洲核電大國法國,與主要使用天然氣德國(廢核)雙方斡旋後的妥協方案。

在全球暖化成為各國最重要的環保議題與共識後,反核、廢核運動已不如當初熱絡,甚至因核電近零排放,反而成為公認的乾淨能源。即使如日本經過福島核災的重創,都決定加速重啟核電,日本政府更希望2030年國內的能源結構比中,核電從2019年的6%提高到22%。而世界各國如中、英、法、韓等國家也紛紛決定增加核電以供使用!

回歸到台灣,民進黨以「反核」為能源神主牌,過去在反核浪潮中適逢日本福島核災,民間抗議不斷,馬政府迫於壓力決議核四永遠封存。此後核能發電在台灣就變成了「信仰問題」,欠缺合理討論空間。即使歷經2018「以核養綠」、2021「核四重啟」兩次公投,都未能成案,而讓核能成了台灣的死結!

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是能源成長,台灣歷經幾次大跳電後,就算不探討缺電問題,也必須面對電網薄弱的事實,怎奈「2025非核家園」已成為民進黨政府的緊箍咒,即使經濟部長王美花在回應歐洲核能轉綠能的問題時鬆口表示台灣的核能問題是一、核能後端核廢料的共識取得,二、地方政府應與中央合作,但這樣的回應,顯現的卻是政府在核能議題上已無法轉圜、難以與國際接軌。三接被蔡政府視為解決台灣能源問題的關鍵鑰匙,但欠缺國際普遍認可的核能,真正的能源危機或許此刻正要展開!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